你可以过得好,但是不要比我好

声明:本博客言论,仅代表我自己,不管任何其它!


缘由

今早和一位同事聊天,一位非常热心,能力蛮好的同事,他给了我一点建议:“我觉得你做 MKT 是很好的,但是可能对售前的一些事情没有那么熟悉。” 这是我现在所在公司,第二次听到有人给我提建议。上次说我不适合做售前的是一位销售。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样的:

我是个不服输的人,对于岗位的理解没有那么的死板,事在人为。。没有什么合适不合适,只有努力不努力而已。

他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回忆。于是有了此文,捋一下如何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

反驳吗?还是固执己见

先来看下我对售前这个岗位的理解:

OpenStack IaaS 平台售前职位描述

需求

  1. 接受中国式教育至少15年及以上,自学成才更佳。
  2. 熟悉中国本土文化、习俗、制度,懂得察言观色。
  3. 思维敏捷,愿意称赞别人。
  4. 热爱信息技术,对数字转换时代的云计算抱有热情与希望。
  5. 不错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解释某项事物善于代入,立体感、画面感的描述。
  6. 明白合作对于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性,也是企业成功的必要素质。
  7. 善于收集信息,把握趋势,渴望能够掌控现场。
  8. 积极主动的做事风格,是这个世界上比较稀缺的资源。但是愿意去尝试成为这样的人才。

加分项

  1. 懂一门编程语言
  2. 深入了解业界及主流的应用架构
  3. 理解OpenStack及其相关组件的框架和运行方式
  4. Open is Best way!

然后再看看,公司的职位描述:

工作职责:

  1. 负责公司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撰写,协助促进公司云计算产品和方案的推广,完善公司各项技术文档等;
  2. 负责对客户进行技术交流和引导,售前项目分析、设计和规划,并做好销售以及咨询相关的技术支持工作;
  3. 编写中英文技术资料,包括:IDC、CDN、网络及安全等技术白皮书,案例分析,售前分析报告,需求调查表,投标文档等;

岗位要求:

  1. 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或相关专业优先;
  2. 3年以上软件开发或售前工作经验,熟悉业界常用云架构方案,对云服务有深入的理解;
  3. 有传统行业或者互联网行业的软件系统的开发、集成或实施交付的经验;
  4. 善于沟通,思维灵活,逻辑能力强,具备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

如此天壤之别的职位理解,后者是绝大多数人的理解,前者几乎很少有人认同。为什么?

勾起的回忆

我长相比较丑陋,家庭也非书香门第,基本上无论是教育之路,还是职业生涯,都是颇为坎坷,几乎没有老师引导。大约的成长历程,都是磕磕碰碰一路走过来的,听过别人的意见,也为别人的评价而恼羞过、放逐过。但最后总能站起来,继续奋斗,每一次我都能感觉到自己的成长。记忆中只有类似题记中的否定:

  1. 初一的时候,12岁,刚刚小学升学,还没有坐稳,就因为长相丑陋,被老师瞧不上,仅仅因为我的眼珠子的颜色不够棕色,偏黄一点,直接就是言语攻击和暴力:长这么丑,念什么书?
  2. 念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我们哪一届的学生终生难忘的事情——按考试成绩,分班,共5个等级。我的成绩,是属于第一个班级的,然后听到有人背后就说了,怎么可能,就他那样?然后,我毅然决然的自动换到第二档的班。
  3. 从大河网来北京的时候,单位领导说,你在这里我们还颇重视你,你去北京就啥都不是。我默默的嗤之以鼻,我选择了北京。
  4. 在红旗从售后服务转研发的时候,当时的好朋友劝我说,不要去做研发,一点意思都没有。你看现在售后这么缺人,我们也非常重视你,你自己也成长为骨干了。何必去那边重新开始了呢? ……

理性的去思考别人的对你评价

这个世界上,刻意的去理解一个人,一般都是非常亲近的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几乎形影不离的人。否则,大多是只看到非常非常片面的一点。即使是在工作中,想真正意义上了解一个人,也得花上很长的时间去琢磨、思考、验证的。诸如价值观、修养、知识结构、性格、心理等等一系列的职业素养,在短时间内非常的难以衡量和评价。尤其是一些软势力:沟通能力、掌控面部表情的能力、控制情绪、与人合作等,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人们就是凭着浅层思维去评价一个人的。没有做任何的了解和深入理性的观察、分析将给一个人贴一个标签,下一个定论。

这一点,自从我有了女儿之后,越发的感到人们的这一点。和你的生活可能只有一面之交,或者是打过一两个照面,有的人就会对你说,你女儿适合干这个不适合干那个。还有那些什么围棋、英语班的蹩脚销售,靠短短的10分钟,就想对你的孩子作出各种评价。

在通识教育中,是要学习科学这样的精神的,一个人,是非常复杂的,既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作为一名受过多年教育的人,不该也不应情绪化的去看待人。尤其是你身边的同事。不妨采用各种数据、表格来分析一个人的行为、思想,然后再对他的当下作出评估。但不要尝试去预测他的未来。未来有无限种可能!

有人说常去找贤人聊,可以当镜子照到自己的不足,但是现实中能遇到几个贤人?贤人是有,但是很少,得讲究一个缘分,但是只要用心,一定能够找的到。

恶意的去猜测别人的心思

我不愿意去深挖这些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孙隆基先生、鲁迅先生、柏杨先生、林语堂先生等等都将这件事情做过了。我只是下个结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科学,这个词,从来在我们身边没有存在过。多数人依然靠的是直觉、浅层思维。目光狭窄而又喜欢对人评头论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偏见,将自己代入别人,为自己设限,也为他人设限。左小诅咒在一首歌叫做《你的眼睛》中唱到:“你可以过的好,但是不能比我好!” 是对这种现象恰到好处的表达!

结语

获得他人的承认,是人类的共性,也是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的真正原因。但是,获得什么样的人的承认也是很重要的,人总要经历最为低谷的时期,这个时候才是最考验自己的时候,不随波逐流,失败一次并不意味着永远失败。

你无法阻止别人用有色眼睛去看待你!比如你创业失败,比如你工作十年了还是一个小小售前……这大概也是很多人不愿意脱离舒适圈的最大缘故,没有人愿意被人小瞧。

我只能做我自己,我无法控制别人。